time
--- 時間存取與轉換¶
這個模組提供了各種與時間相關的函式。若要查看相關功能,請參閱 datetime
和 calendar
模組。
雖然這個模組隨時可用,但並非所有函式在所有平台上都可用。這個模組中定義的大多數函式都會呼叫 C 語言平台的函式庫中具有相同名稱的函式。由於這些函式的語義因平台而異,所以偶爾查閱平台文件可能會有所幫助。
以下是對一些術語和慣例的說明。
epoch 是起始的時間點,即
time.gmtime(0)
的回傳值。在所有平台上,它是 1970 年 1 月 1 日,00:00:00(UTC)。
術語 seconds since the epoch(紀元秒數) 是指從 epoch(紀元)開始經過的總秒數,通常不包括 leap seconds。在所有符合 POSIX 標準的平台上,leap seconds (閏秒)都不計入這個總數。
這個模組中的函式可能無法處理 epoch 之前或遙遠未來的日期和時間。未來的臨界點由 C 函式庫決定;對於 32 位元系統來說通常是在 2038 年。
函式
strptime()
在給定%y
格式碼時可以剖析 (parse) 兩位數的年份。當剖析兩位數的年份時,它們會根據 POSIX 和 ISO C 標準進行轉換:69--99 的值對映到 1969--1999,0--68 的值對映到 2000--2068。
UTC 是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世界協調時間(原稱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或 GMT)。縮寫 UTC 並不是寫錯,而是英文和法文之間折衷的結果。
DST 是 Daylight Saving Time(日光節約時間),一年中的某些時段(通常)將會時區調整一小時。DST 的規則是根據當地法律決定的,且可能每年不同。C 函式庫有一個包含當地規則的表(通常會為了靈活性而從系統文件中讀取),在這方面是唯一的真正依據。
各種即時 (real-time) 函式的精確度可能低於其值或引數所表示的單位所建議的精確度。例如,在大多數 Unix 系統上,時鐘每秒只「跳」50 次或 100 次。
另一方面,
time()
和sleep()
的精確度比它們的在 Unix 的等效函式更高:時間以浮點數表示,time()
回傳最精確的可用時間(如果可以會使用 Unix 的gettimeofday()
),而sleep()
可以接受帶有非零分數的時間(如果可以會使用 Unix 的select()
來實作)。由
gmtime()
、localtime()
和strptime()
回傳,並由asctime()
、mktime()
和strftime()
接受的時間值,是一個 9 個整數的序列。gmtime()
、localtime()
和strptime()
的回傳值也為各個欄位提供屬性名稱。關於這些物件的敘述請見
struct_time
。在 3.3 版的變更: 當平台支援對應的
struct tm
成員時,struct_time
型別被擴展以提供tm_gmtoff
和tm_zone
屬性。在 3.6 版的變更:
struct_time
的屬性tm_gmtoff
和tm_zone
現在在所有平台上都可用。使用以下函式在時間表示之間進行轉換:
轉換來源
轉換目標
使用
紀元秒數
世界協調時間的
struct_time
紀元秒數
本地時間的
struct_time
世界協調時間的
struct_time
紀元秒數
本地時間的
struct_time
紀元秒數
函式¶
- time.asctime([t])¶
將由
gmtime()
或localtime()
回傳的元組或struct_time
表示的時間轉換為以下格式的字串:'Sun Jun 20 23:21:05 1993'
。日期欄位為兩個字元長,如果日期是個位數,則用空格填充,例如:'Wed Jun 9 04:26:40 1993'
。如果沒有提供 t,則使用由
localtime()
回傳的當前時間。asctime()
不使用區域資訊。備註
與同名的 C 函式不同,
asctime()
不會添加結尾的換行字元。
- time.pthread_getcpuclockid(thread_id)¶
為指定的 thread_id 回傳執行緒專用 CPU-time 時鐘的 clk_id。
使用
threading.get_ident()
或threading.Thread
物件的ident
屬性來獲取適用於 thread_id 的值。警告
傳遞無效或過期的 thread_id 可能會導致未定義的行為,例如分段錯誤 (segmentation fault)。
Availability: Unix
若需更多資訊,請參閱 pthread_getcpuclockid(3) 的說明文件。
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getres(clk_id)¶
回傳指定時鐘 clk_id 的解析度(精確度)。有關 clk_id 可接受的值的串列,請參閱 時鐘 ID 常數。
Availability: Unix.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gettime(clk_id) float ¶
回傳指定時鐘 clk_id 的時間。有關 clk_id 可接受的值的串列,請參閱 時鐘 ID 常數。
使用
clock_gettime_ns()
以避免float
型別造成的精確度損失。Availability: Unix.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gettime_ns(clk_id) int ¶
類似於
clock_gettime()
,但回傳以奈秒 (nanoseconds) 為單位的時間。Availability: Unix.
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settime(clk_id, time: float)¶
設定指定時鐘 clk_id 的時間。目前,
CLOCK_REALTIME
是 clk_id 唯一可以接受的值。使用
clock_settime_ns()
以避免float
型別造成的精確度損失。Availability: Unix, not Android, not iOS.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settime_ns(clk_id, time: int)¶
類似於
clock_settime()
,但設定以奈秒為單位的時間。Availability: Unix, not Android, not iOS.
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ctime([secs])¶
將自 epoch 起以秒表示的時間轉換為表示當地時間且符合以下格式的字串:
'Sun Jun 20 23:21:05 1993'
。日期欄位為兩個字元長,如果日期是個位數,則用空格填充,例如:'Wed Jun 9 04:26:40 1993'
。如果未提供 secs 或其為
None
,則使用由time()
回傳的當前時間。ctime(secs)
等同於asctime(localtime(secs))
。ctime()
不使用區域資訊。
- time.get_clock_info(name)¶
獲取指定時鐘的資訊作為命名空間物件。支援的時鐘名稱及讀取他們的值的對應函式如下:
'monotonic'
:time.monotonic()
'perf_counter'
:time.perf_counter()
'process_time'
:time.process_time()
'thread_time'
:time.thread_time()
'time'
:time.time()
其結果具有以下屬性:
adjustable: 如果時鐘可以自動(例如,透過 NTP 常駐程式)或由系統管理員手動更改,則為
True
,否則為False
implementation: 用於獲取時鐘的值的底層 C 函式名稱。有關可能的值,請參閱 時鐘 ID 常數。
monotonic: 如果時鐘不能倒轉,則為
True
,否則為False
resolution: 以秒 (
float
) 為單位的時鐘的解析度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gmtime([secs])¶
將自 epoch 起以秒表示的時間轉換為 UTC 中的
struct_time
,其中 dst 旗標始終為零。如果未提供 secs 或其為None
,則使用由time()
回傳的當前時間。忽略秒的分數部分。關於struct_time
物件的描述,請參閱上文。此函式的反運算請參閱calendar.timegm()
。
- time.localtime([secs])¶
類似於
gmtime()
,但轉換為當地時間。如果未提供 secs 或其為None
,則使用由time()
回傳的當前時間。當 DST 適用於給定時間時,dst 旗標會被設定為1
。如果時間戳超出 C 平台的
localtime()
或gmtime()
函式支援的範圍,localtime()
可能會引發OverflowError
;在localtime()
或gmtime()
失敗時,會引發OSError
。通常會把年份限制在 1970 年到 2038 年之間。
- time.mktime(t)¶
這是
localtime()
的反函式。其引數是表示當地時間(不是 UTC)的struct_time
或完整的 9 元組(因為需要 dst 旗標;如果 dst 為未知,則使用-1
作為 dst 旗標)。它回傳一個浮點數,以與time()
相容。如果輸入值不能表示為有效時間,將引發OverflowError
或ValueError
(取決於無效值是被 Python 還是底層 C 函式庫捕獲)。它能生成時間的最早日期根據平台而有所不同。
- time.monotonic() float ¶
回傳單調時鐘(monotonic clock,即不能倒轉的時鐘)的值(以帶有小數的秒數表示)。該時鐘不受系統時鐘更新的影響。回傳值的參考點沒有定義,因此只有兩次呼叫結果之間的差異才是有效的。
時鐘:
在 Windows 上,呼叫
QueryPerformanceCounter()
和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
。在 macOS 上,呼叫
mach_absolute_time()
和mach_timebase_info()
。在 HP-UX 上,呼叫
gethrtime()
。如果可以的話,呼叫
clock_gettime(CLOCK_HIGHRES)
。否則,呼叫
clock_gettime(CLOCK_MONOTONIC)
。
使用
monotonic_ns()
以避免float
型別造成的精確度損失。在 3.3 版被加入.
在 3.5 版的變更: 此函式現在始終可用且涵蓋整個系統。
在 3.10 版的變更: 在 macOS 上,此函式現在涵蓋整個系統。
- time.monotonic_ns() int ¶
類似於
monotonic()
,但回傳以奈秒為單位的時間。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perf_counter() float ¶
回傳性能計數器的值(以帶有小數的秒數表示),即具有最高可用解析度來測量短時間間隔的時鐘。它包括睡眠時經過的時間,並且涵蓋整個系統。回傳值的參考點沒有定義,因此只有兩次呼叫結果之間的差異才是有效的。
CPython 實作細節: 在 CPython 上,使用與
time.monotonic()
相同的時鐘,且其為單調時鐘(即不能倒轉的時鐘)。使用
perf_counter_ns()
以避免float
型別造成的精確度損失。在 3.3 版被加入.
在 3.10 版的變更: 在 Windows 上,此函式現在涵蓋整個系統。
在 3.13 版的變更: 使用與
time.monotonic()
相同的時鐘。
- time.perf_counter_ns() int ¶
類似於
perf_counter()
,但回傳以奈秒為單位的時間。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process_time() float ¶
回傳當前行程的系統和用戶 CPU 時間之和(以帶有小數的秒數表示)。它不包括睡眠時經過的時間。根據定義,它涵蓋整個行程。回傳值的參考點沒有定義,因此只有兩次呼叫結果之間的差異才是有效的。
使用
process_time_ns()
以避免float
型別造成的精確度損失。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process_time_ns() int ¶
類似於
process_time()
,但回傳以奈秒為單位的時間。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sleep(secs)¶
在一個給定的秒數內暫停呼叫執行緒 (calling thread) 的執行。引數可以是浮點數,以表示更精確的睡眠時間。
如果睡眠被訊號中斷且訊號處理器未引發例外,則睡眠將以重新計算過的逾時 (timeout) 重新開始。
由於系統中其他活動的調度,暫停時間可能會比請求的時間長任意的量。
On Windows, if secs is zero, the thread relinquishes the remainder of its time slice to any other thread that is ready to run. If there are no other threads ready to run, the function returns immediately, and the thread continues execution. On Windows 8.1 and newer the implementation uses a high-resolution timer which provides resolution of 100 nanoseconds. If secs is zero,
Sleep(0)
is used.Unix 實作:
如果可以,使用
clock_nanosleep()
(解析度:1 奈秒);或者使用
nanosleep()
(解析度:1 奈秒);或使用
select()
(解析度:1 微秒)。
引發一個帶有引數
secs
的稽核事件 (auditing event)time.sleep
。在 3.5 版的變更: 即使睡眠被訊號中斷,此函式現在至少還是會睡眠 secs,除非訊號處理器引發例外(理由請參閱 PEP 475)。
在 3.11 版的變更: 在 Unix 上,如果可以的話現在會使用
clock_nanosleep()
和nanosleep()
函式。在 Windows 上,現在使用可等待的計時器。在 3.13 版的變更: 引發一個稽核事件。
- time.strftime(format[, t])¶
將由
gmtime()
或localtime()
回傳代表時間的一個元組或struct_time
轉換為由 format 引數指定的字串。如果未提供 t,則使用由localtime()
回傳的當前時間。format 必須是一個字串。如果 t 中的任何欄位超出允許範圍,將會引發ValueError
。0 在時間元組中的任何位置都是合法引數;如果元組中出現常見的錯誤,該值將被強制更改為正確的值。
以下指令可以嵌入在 format 字串中。它們顯示時不帶可選的欄位寬度和精度規範,並在
strftime()
的結果中被標示的字元替換:指令
意義
註解
%a
區域設定的週間日 (weekday) 縮寫名稱。
%A
區域設定的完整週間日名稱。
%b
區域設定的縮寫月份名稱。
%B
區域設定的完整月份名稱。
%c
區域設定的合適的日期和時間的表示法。
%d
月份中的日期,表示為十進位數 [01,31]。
%f
- 微秒,表示為十進位數
[000000,999999]。
(1)
%H
小時(24 小時制),表示為十進位數 [00,23]。
%I
小時(12 小時制),表示為十進位數 [01,12]。
%j
一年中的第幾天,表示為十進位數 [001,366]。
%m
月份,表示為十進位數 [01,12]。
%M
分鐘,表示為十進位數 [00,59]。
%p
區域設定中相當於 AM 或 PM 的表示。
(2)
%S
秒,表示為十進位數 [00,61]。
(3)
%U
一年中的週數(星期天作為一週的第一天),表示為十進位數 [00,53]。新的一年中,在第一個星期天之前的所有日子都被認定為第 0 週。
(4)
%u
一週中的日期(周一為 1;週日為 7),表示為十進位數 [1,7]。
%w
週間日,表示為十進位數 [0(星期天),6]。
%W
一年中的週數(星期一作為一週的第一天),表示為十進位數 [00,53]。新的一年中,在第一個星期一之前的所有日子都被認定為第 0 週。
(4)
%x
區域設定的合適的日期表示法。
%X
區域設定的合適的時間表示法。
%y
去掉世紀的年份,表示為十進位數 [00,99]。
%Y
帶世紀的年份,表示為十進位數。
%z
時區偏移量,表示與 UTC/GMT 的正或負時間差,形式為 +HHMM 或 -HHMM,其中 H 代表十進位的小時數碼 (digits),M 代表十進位的分鐘數碼 [-23:59, +23:59]。 [1]
%Z
時區名稱(如果不存在時區,則無字元)。已被棄用。 [1]
%G
ISO 8601 年(類似於
%Y
,但遵循 ISO 8601 日曆年的規則)。年份從包含該日曆年第一個星期四的那一週開始。%V
ISO 8601 週數(以十進位數表示 [01,53])。年份的第一週是包含該年第一個星期四的那一週。每週從星期一開始。
%%
字面意義上的
'%'
字元。註解:
%f
格式的指令僅適用於strptime()
,不適用於strftime()
。然而,在datetime.datetime.strptime()
和datetime.datetime.strftime()
其中的%f
格式的指令適用於微秒。當與
strptime()
函式一起使用時,%p
指令僅在使用%I
指令剖析小時時影響輸出小時的欄位。
範圍確實是從
0
到61
;數值60
在表示 leap seconds 的時間戳中是有效的,而數值61
是出於歷史因素而被支援。當與
strptime()
函式一起使用時,%U
和%W
僅在指定週間的某天和年份時用於計算中。
以下是一個範例,其為一種與 RFC 2822 網際網路電子郵件標準中指定的日期格式兼容的格式。 [1]:
>>> from time import gmtime, strftime >>> strftime("%a, %d %b %Y %H:%M:%S +0000", gmtime()) 'Thu, 28 Jun 2001 14:17:15 +0000'
某些平台可能支援額外的指令,但只有這裡列出的指令具有 ANSI C 標準化的意義。要查看你的平台上支援的完整格式碼集,請參閱 strftime(3) 文件。
在某些平台上,可選的欄位寬度和精度規範可以以此順序緊跟在指令初始的
'%'
之後;這也是不可攜 (portable) 的。欄位寬度通常為 2,除了%j
為 3。
- time.strptime(string[, format])¶
根據格式剖析表示時間的字串。回傳值是
struct_time
,如同由gmtime()
或localtime()
回傳的一樣。format 參數使用與
strftime()
相同的指令;預設為"%a %b %d %H:%M:%S %Y"
,與ctime()
回傳的格式匹配。如果 string 無法根據 format 解析,或剖析後有多餘的資料,將引發ValueError
。當無法推斷更精確的值時,用來填充任何缺失資料的預設值為(1900, 1, 1, 0, 0, 0, 0, 1, -1)
。string 和 format 都必須是字串。例如:
>>> import time >>> time.strptime("30 Nov 00", "%d %b %y")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00, tm_mon=11, tm_mday=30, tm_hour=0, tm_min=0, tm_sec=0, tm_wday=3, tm_yday=335, tm_isdst=-1)
對
%Z
指令的支援基於tzname
中包含的值以及daylight
是否為 true。因此,除了識別始終已知的 UTC 和 GMT(且被考慮為非日光節約時區)外,這是特定於平台的。僅支援文檔中指定的指令。由於
strftime()
是根據每個平台實作的,有時它可以提供比列出的還要更多的指令。但是strptime()
與任何平台無關,因此不一定支援所有未記載為支援的指令。
- class time.struct_time¶
由
gmtime()
、localtime()
和strptime()
回傳的時間值序列的型別。它是一個具有 named tuple 介面的物件:值可以通過索引和屬性名稱存取。包含以下值:索引
屬性
值
0
- tm_year¶
(例如 1993)
1
- tm_mon¶
範圍 [1, 12]
2
- tm_mday¶
範圍 [1, 31]
3
- tm_hour¶
範圍 [0, 23]
4
- tm_min¶
範圍 [0, 59]
5
- tm_sec¶
範圍 [0, 61];參見
strftime()
中的註釋 (2)6
- tm_wday¶
範圍 [0, 6];星期一是 0
7
- tm_yday¶
範圍 [1, 366]
8
- tm_isdst¶
0、1 或 -1;見下文
N/A
- tm_zone¶
時區名稱的縮寫
N/A
- tm_gmtoff¶
UTC 向東的偏移量(以秒為單位)
請注意,與 C 結構不同,月份值的範圍是 [1, 12],而不是 [0, 11]。
在呼叫
mktime()
時,當日光節約時間生效的時候,tm_isdst
可以設定為 1,不生效時設定為 0。值 -1 表示未知是否生效,通常結果會填入正確的狀態。當一個長度不正確的元組被傳遞給預期得到
struct_time
的函式時,或者其中有元素型別錯誤時,將引發TypeError
。
- time.time() float ¶
回傳自 epoch 起的時間(秒)至今的浮點數。對 leap seconds 的處理是與平台有關的。在 Windows 和大多數 Unix 系統上,閏秒不計入自 epoch 起的秒數中。這通常被稱為 Unix 時間。
請注意,即使時間始終作為浮點數回傳,但並非所有系統都提供比 1 秒還更精確的時間。雖然此函式通常回傳非遞減的值,但如果在兩次呼叫之間系統時鐘被回調,則它可能回傳比之前呼叫更小的值。
由
time()
回傳的數字可以通過傳遞給gmtime()
函式轉換為 UTC 內更常見的時間格式(即年、月、日、小時等)或通過傳遞給localtime()
函式轉換為當地時間。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會回傳一個struct_time
物件,從中可以作為屬性存取日曆日期的組成部分。時鐘:
在 Windows 上,呼叫
GetSystemTimeAsFileTime()
。如果可以的話,呼叫
clock_gettime(CLOCK_REALTIME)
。否則,呼叫
gettimeofday()
。
- time.thread_time() float ¶
回傳當前執行緒的系統和用戶 CPU 時間之和(以帶有小數的秒數表示)。它不包括睡眠期間經過的時間。根據定義,這是執行緒特定 (thread-specific) 的。回傳值的參照點未定義,因此只有同一執行緒中兩次呼叫結果之間的差異才是有效的。
使用
thread_time_ns()
以避免float
型別造成的精確度損失。Availability: Linux, Unix, Windows.
有支援
CLOCK_THREAD_CPUTIME_ID
的 Unix 系統。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thread_time_ns() int ¶
類似於
thread_time()
,但回傳以奈秒為單位的時間。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tzset()¶
重置函式庫常式 (routine) 使用的時間轉換規則。環境變數
TZ
指定了這一過程的實施方式。它還會設定變數tzname
(來自TZ
環境變數)、timezone
(非日光節約時間的 UTC 以西的時間偏移,單位為秒)、altzone
(日光節約時間的 UTC 以西的時間偏移,單位為秒)和daylight
(如果該時區沒有日光節約時間規則,則設定為 0;如果在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某個時間有日光節約時間規則,則設置為非零的值)。Availability: Unix.
TZ
環境變數的標準格式為(為了清楚表達,中間增加了空格字元):std offset [dst [offset [,start[/time], end[/time]]]]
其中各個組成部分為:
std
和dst
三個或更多字母與數字 (alphanumerics) 組成的時區縮寫。這些縮寫會被傳播到 time.tzname 中。
offset
偏移量的格式為:
± hh[:mm[:ss]]
。這表示為達到 UTC 而增加到當地時間的值。如果以 '-' 開頭,則表示該時區位於本初子午線以東;否則,位於其西。如果 dst 之後沒有偏移量,則假定日光時間比標準時間快一小時。start[/time], end[/time]
表示何時切換至日光節約時間及何時切換回來。開始和結束日期的格式如以下其一:
Jn
儒略日 (Julian day) n*(1 <= *n <= 365)。閏日不計算,因此在所有年份中,2 月 28 日是第 59 天,3 月 1 日是第 60 天。
n
從 0 開始的儒略日 (0 <= n <= 365)。閏日會計算,因此可以適用至 2 月 29 日。
Mm.n.d
一年中第 m 月的第 n 週的第 d 天(0 <= d <= 6,1 <= n <= 5,1 <= m <= 12,其中 n 為 5 表示「該月的最後一個第 d 天」,這可能出現在第四或第五週)。第 1 週是 d 天首次出現的那一週。第零天為星期天。
time
的格式與offset
相同,但不允許出現前導符號('-' 或 '+')。如果未指定時間,則預設為 02:00:00。
>>> os.environ['TZ'] = 'EST+05EDT,M4.1.0,M10.5.0' >>> time.tzset() >>> time.strftime('%X %x %Z') '02:07:36 05/08/03 EDT' >>> os.environ['TZ'] = 'AEST-10AEDT-11,M10.5.0,M3.5.0' >>> time.tzset() >>> time.strftime('%X %x %Z') '16:08:12 05/08/03 AEST'
在許多 Unix 系統(包括 *BSD、Linux、Solaris 和 Darwin)上,使用系統的 zoneinfo (tzfile(5)) 資料庫來指定時區規則會更加方便。要這樣做,請將
TZ
環境變數設定為所需時區資料檔案的路徑,相對於系統 'zoneinfo' 時區資料庫的根目錄,通常位於/usr/share/zoneinfo
。例如,'US/Eastern'
、'Australia/Melbourne'
、'Egypt'
或'Europe/Amsterdam'
。>>> os.environ['TZ'] = 'US/Eastern' >>> time.tzset() >>> time.tzname ('EST', 'EDT') >>> os.environ['TZ'] = 'Egypt' >>> time.tzset() >>> time.tzname ('EET', 'EEST')
時鐘 ID 常數¶
這些常數用作 clock_getres()
和 clock_gettime()
的參數。
- time.CLOCK_BOOTTIME¶
與
CLOCK_MONOTONIC
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它還包括系統暫停的任何時間。這允許應用程式獲取一個能夠感知暫停的單調時鐘,而無需處理
CLOCK_REALTIME
的複雜情況,後者在使用settimeofday()
或類似函式更改時間時可能會出現不連續的情況。Availability: Linux >= 2.6.39.
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HIGHRES¶
Solaris 作業系統具有
CLOCK_HIGHRES
計時器,它嘗試使用最佳的硬體資源,並可能提供接近奈秒的解析度。CLOCK_HIGHRES
是不可調整且高解析度的時鐘。Availability: Solaris.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MONOTONIC¶
該時鐘無法被設定,其表示自某個未指定起點以來的單調時間。
Availability: Unix.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MONOTONIC_RAW¶
類似於
CLOCK_MONOTONIC
,但提供對基於硬體的原始時間的存取,此時間不受 NTP 調整的影響。Availability: Linux >= 2.6.28, macOS >= 10.12.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MONOTONIC_RAW_APPROX¶
類似於
CLOCK_MONOTONIC_RAW
,但讀取的是系統在情境切換時快取的值,因此精準度較低。Availability: macOS >= 10.12.
在 3.1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PROCESS_CPUTIME_ID¶
來自 CPU 的高解析度每個行程的計時器。
Availability: Unix.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PROF¶
來自 CPU 的高解析度每個行程的計時器。
Availability: FreeBSD, NetBSD >= 7, OpenBSD.
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TAI¶
-
系統必須擁有當前的閏秒表才能給出正確答案。PTP 或 NTP 軟體可以維護閏秒表。
Availability: Linux.
在 3.9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THREAD_CPUTIME_ID¶
執行緒相關的 CPU 時間時鐘。
Availability: Unix.
在 3.3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UPTIME¶
表示系統運作且無暫停的絕對時間,提供包括絕對時間 (absolute) 和時間區間 (interval) 的精確的正常上線時間 (uptime) 測量。
Availability: FreeBSD, OpenBSD >= 5.5.
在 3.7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UPTIME_RAW¶
單調增量的時鐘,從某個任意點開始計時,不受頻率或時間調整影響,並且在系統休眠時不增量。
Availability: macOS >= 10.12.
在 3.8 版被加入.
- time.CLOCK_UPTIME_RAW_APPROX¶
類似於
CLOCK_UPTIME_RAW
,但該值在情境切換時由系統快取,因此精準度較低。Availability: macOS >= 10.12.
在 3.13 版被加入.
以下常數是唯一可以傳遞給 clock_settime()
的參數。
- time.CLOCK_REALTIME¶
涵蓋整個系統的即時時鐘。設定此時鐘需要適當的權限。
Availability: Unix.
在 3.3 版被加入.
時區常數¶
- time.altzone¶
如果本地 DST 時區有被定義,則此值為本地 DST 時區相對於 UTC 以西的偏移量(以秒為單位)。若本地 DST 時區位於 UTC 以東(例如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則此值為負值。僅在
daylight
為非零時使用此值。詳情請參見下方註釋。
- time.daylight¶
如果定義了 DST 時區,則為非零值。詳情請參見下方註釋。
- time.timezone¶
本地(非 DST)時區相對於 UTC 以西的偏移量(以秒為單位),西歐大多數地區為負,美國為正,英國為零。詳情請參見下方註釋。
- time.tzname¶
一個包含兩個字串的元組:第一個是本地非 DST 時區的名稱,第二個是本地 DST 時區的名稱。如果沒有定義 DST 時區,則不應使用第二個字串。詳情請參見下方註釋。
備註
對於上述時區常數(altzone
、daylight
、timezone
和 tzname
),其值由模組載入時或 tzset()
最後一次被呼叫時的時區規則決定,且過去的時間可能會不準確。建議使用 localtime()
回傳的 tm_gmtoff
和 tm_zone
來獲取時區資訊。
也參考
datetime
模組更多物件導向的日期和時間介面。
locale
模組國際化服務。區域設定會影響
strftime()
和strptime()
中許多格式指定符號 (format specifiers) 的解譯。calendar
模組
註解